订目标 重在清晰可执行
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曾于秦
为了抓住宝贵的第一轮复习时间,考生小柳在高三刚开学就制订了非常详细的复习计划:6点起床背英语单词,午休时做一套数学题,晚自习后整理错题,凌晨1点睡觉。可执行3天后,她就发现几乎没有一天能按时完成全部计划,“欠债”越滚越多,更糟糕的是,因为睡眠不足,她上课总犯困。看着密密麻麻却鲜少完成的计划表,小柳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:我是不是不应该做计划?
分 析
我想给有此疑问的高三生吃颗“定心丸”,备考年制订计划是必须的。但一些考生会出现跟小柳一样的问题:目标不清晰、计划不落地、执行不彻底。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“目标模糊”带来的方向迷失。一些考生将目标锚定在“考个好大学”上,却没想过一轮复习要具体解决什么问题,达到什么效果。没有具体的目标,计划就会变得松散且零碎。
“完美主义”导致的脱离实际。一些考生制订计划时都苛求“全、满、完成”。但第一轮复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是“查漏补缺”,本就需要允许“不完美”。但完美主义者会把“小失误”放大成“我不行”,进而否定自己的整个计划,陷入“计划崩塌、自我怀疑、更不敢行动”的恶性循环。
“时间焦虑”引发的行动变形。高三时间紧、任务重,考生难免会着急,陷入时间焦虑中。这种“做不完”的焦虑会激活大脑的“防御机制”:此时的你或许刚用满满的计划获得“掌控感”,但随着计划执行逐渐“失控”;要么干脆摆烂,否定“计划”的价值,要么用“计划无用”逃避压力。
支 招
用“科学节奏”替代“用力蛮干”是高三考生制订一轮复习自主计划的关键所在。
将最终目的拆分成
“踮脚够得着”的目标
把“高考成绩”拆成“阶段复习效果”,再进一步拆分成“小任务”,会让考生更有效能感,让计划更可操作。考生可以使用SMART原则(具体、可衡量、可实现、相关、有时限)来制订和评估目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。然后使用“三个1”原则来制订相应的复习任务。“三个1”指1个具体动作(例如背诵)、1个量化标准(例如300个单词)和1个截止时间(例如本周内)。你可将制订的任务写在便利贴,贴在书桌前,完成一项划掉一项,用“可视化成果”积累信心。
从实际出发制订复习计划
考生在制订复习计划时需要贴合实际,从而避免浪费时间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、自责和内耗。符合实际包括以下几点:首先要契合学校教学进度。自主复习虽然有一定自由度,但前提是必须契合学校的复习计划和安排。考生在第一轮复习时应该以学校复习为主,自主复习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在吃“大锅饭”的同时,根据自身个性化需求给自己补个“小灶”。我建议大家每天固定1至2小时“自主黄金时间”,优先解决当天课堂的疑难知识点。其次是符合个人的复习特点。每个人复习的节奏不同,你要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和节奏来制订计划,量力而行。同时每个人的复习起点也不同,基础扎实的考生可以拓宽加深,基础薄弱的就要以查漏补缺为主。最后是满足时间限制。计划必须有截止时间,这可以让计划完成度更易被衡量,并且也能激发考生的学习动力。同时计划也应该是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完成的,大家要避免因计划难以落实带来的挫败感。
计划有弹性 及时做调整
考生在制订计划时要留有余地,留出一些弹性时间来应对突发事件或临时变化。留有余地才能在计划受冲击时灵活调整,避免计划落空,防止因怀疑计划必要性而放弃制订。我建议考生每天留30至60分钟的弹性时间,以便当天任务没完成时,可用弹性时间进行弥补,从而不打乱整体节奏。每隔一段时间,你可对计划进行复盘,根据完成情况和自己的体验做出调整,提高复习效率。考生每周可使用“3栏复盘表”进行复盘:第一栏记录完成的内容;第二栏记录没完成的内容及原因;第三栏记录调整的具体措施。复盘的核心不是“追责”,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。
■ 心理小百科
什么是SMART原则和计划优先级排序法?
SMART原则是心理学和管理学中常用的目标设定理论,用于将模糊的目标转化为具体、可执行的任务,帮助个体更高效地实现目标。其核心是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:S(Specific):目标必须具体明确,而非模糊抽象;M(Measurable):目标需可量化,有清晰的衡量标准;A(Achievable):目标需在自身能力范围内;R(Relevant):目标需与核心任务相关,避免偏离方向;T(Time-bound):目标需设定明确的完成时限。
计划优先级排序法是按任务的“重要性”和“紧急性”分类,优先处理核心任务,避免被琐事拖累的一种处事方法。考生可将每日任务分为几级:第一优先级是重要且紧急的任务,需要第一时间完成;第二优先级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,这类任务是长期提分关键,需主动安排,避免拖成“紧急任务”;第三优先级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,可快速处理或委托,不占用核心学习时间;第四优先级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任务,这类任务尽量避免安排在学习时间,可以在弹性时间里用来放松身心。
■ 开卷有益
高三备考如同在压力与期待中前行,既有对倒计时的焦虑,也有对未来的迷茫。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李颖老师为考生推荐《南京照相馆》与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两部电影,希望大家不仅能在短暂的观影时光里纾解备考压力,还能从影片故事中收获勇气与信念,以更从容、坚定的心态面对备考旅途中的各类挑战。
《南京照相馆》:
于历史坚守中 涵养家国情怀
这部影片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后 ,邮差阿昌、日军翻译王广海、演员毓秀、照相馆老板金承宗等一群普通百姓躲进“吉祥照相馆”避难时发生的故事。他们被迫帮日军冲洗底片,却发现了日军屠城的罪证。为揭露日军罪行,他们在恐惧与挣扎中,凭借着勇气和智慧与日军周旋,开启一场惊心动魄的“罪证保卫战”。
电影里普通百姓身处绝境仍坚守正义,与残暴的日军斗争,希望这种勇气和坚韧能激励高三生,在备考中遇到难题,或因压力而想放弃时,想想影片中人物的抗争,就能重新振作,坚定信念,勇敢面对困难。
《浪浪山小妖怪》:
于平凡奋斗中 寻得自我价值
这部电影讲述了浪浪山的小猪妖一心想进大王洞,却因意外得罪大王,无奈与发小蛤蟆精离开浪浪山,与后续结识的黄鼠狼精和猩猩怪组团,假扮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。途中他们历经磨难,最终认清自我,虽未成仙,却找到了自己的价值。
电影中的小猪妖就像努力备考的考生,他离开父母的呵护,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奋斗,却时常遭遇挫折和打击。但他没有放弃,而是勇敢地踏上了取经之路,这种坚持和勇气能够激励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畏困难,勇往直前。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高三备考路上一时的迷路并不可怕,怕的是你忘记为什么出发。希望大家能通过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,哪怕生得再平凡,每个人也是限量版的个体,无需刻意迎合他人,也不要盲目羡慕旁人。做自己喜欢的事,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,就是对此生最大的不辜负。无论自己的起点如何,只要努力,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。向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致敬。
备考如登山,疲惫焦虑在所难免,伏案苦读一段时间后,你不妨在周末停下片刻,去感受《南京照相馆》里“在黑暗里点灯”的坚持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中“再小的努力也值得”的热忱,这些恰是最珍贵的精神养分。愿身在高三的你从光影中汲取力量:高考是当下的山,但人生的远方,更需要这份“守得住、走得稳”的勇气。少年加油,未来可期!

 
            




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
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